close

最近我很喜歡的一個小說家九把刀, 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談Crash衝擊效應:『一聽到這部片是「珊卓布拉克從影以來演技的最佳突破」後,我的頭就很大,所謂的突破通常意味兩件事:「有脫」、或「很悶」。但珊卓沒脫……這是不是在告訴我這部片爆悶的話也是很合乎邏輯的?吃食大眾電影長大的我,抱持著電影院至少有冷氣吹的呵欠想法進去,結果卻驚喜地收成了今年來最好看的一部電影。』

本人因為最近很著迷於九把刀驚人的想像力跟無厘頭的文字風格, 所以認為他覺得很好看的電影應該不會太差; 再加上最近幾個朋友, 不管是男的女的黑的白的黃的咖啡色(玻多黎克&西班牙裔)的, 都不約而同的跟我說好看; 甚至連我去Best Buy時拿起來研究, 旁邊經過的店員跟客人 (沒錯--又添兩票), 都強力推薦。所以我就在連這部片是在演些什麼都搞不清楚的情況下, 把Crash當做這個月的文化配給 (每個月我固定有一些預算是拿來買書買音樂買DVD…的) 買回家了。

因為沒有預期到這部片探討的居然會是那麼嚴肅的「種族」「階層」的話題, 看的時候帶給我的震撼非常大 (片名 CRASH 果然取的好啊), 某些片段還會讓我有想站起來打人、噴鼻血、斷青筋、血管破裂跟爆腦漿的衝動。看完之後, 我有一種很複雜的感覺, 果然是很悶, 爆悶。不是很無聊的那種悶, 而是一種有點深沉的悲哀。而那種情緒跟矛盾衝突, 要是我沒有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也許還不會有那麼深的體會。

我不想談電影裡的情節, 我想到的是發生在自己周遭的生活片段。

本來人皆生而平等, 不該因為不同的性別、種族、宗教、階級、黨派、膚色…而有差別待遇, 但當然這只能是一種 "理想"、一種 "意識型態",有階級的歧視其實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一直在發生, 在台灣就比比皆是。

比如說我們老是下意識的歧視菲傭、泰勞、大陸跟越南新娘。我有個朋友娶了一個泰國女孩, 其實那女孩在泰國可是大戶人家的小姐, 學歷高長的又美, 朋友是去出差時認識辛苦追求而來, 可不是什麼花幾萬塊錢娶 (買) 來的。但朋友自己的家人及妹妹卻對 "媳婦"不甚尊重, 有把她當作 "泰傭" 使喚的感覺。

試想, 其實我們這些在美國做事的留學生, 跟 "台傭" 又有什麼兩樣? 也許是高學歷, 從事的也是專業工作, 但還不是常會遇到因為我們不是美國人就大肆壓榨的老闆? 還不是常因為是外來人種就被欺負甚至被 ignore? 還不是常為了一張工作簽證跟比台灣高的薪水就得忍氣吞聲? 或是為了怕丟飯碗而多做很多額外跟降級的工作?

諷刺的是會出國留學然後工作的人大部分家裡可都不會太差, 可不是像菲傭泰勞是為了生活跟家庭逼不得已才離鄉背景。人家為了家境千里迢迢跑到異鄉來打工其實已經很辛苦了, (好吧, 我承認自己是有嚴重的投射心態), 只要認真的做事沒亂搞, 我們憑什麼看不起人家覺得人家矮自己一截?

又比如說現在台灣到處都可看到洋人滿街跑, 尤其還有所謂有很多外國人出沒的 club 更是紅到不行; 很多人以認識外國人為傲, 甚至不少女孩也以交個洋人 "男朋友" 為榮。也不管那個外國人可能是在自己國家混不下去的壞東西, 聽說亞洲人崇洋才千里迢迢跑來 【註一】 ; 也不知道外國人對於 "just have fun" (只是玩玩)、 "just dating" 的定義 【註二】 , 距離真正的 "男女朋友" 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可不是出來幾次看過幾次電影牽過手親過嘴上過床就算是有 "關係" (要有大概也只是肉體關係, 所謂的ㄆㄠˋ友, 稱不上是男女朋友) 。

我就遇過一個不是很熟的朋友, 很驕傲的帶了一個老外出來介紹說是 "男朋友" 。但要知道洋人也是有分素質好的跟壞的, 只是一般人沒看過太多洋人所以不一定分的出來, 就覺得遠來的和尚會唸經, 外來的花比較香。但好歹我在美國也住了幾年, 一看就覺得那個男的不太對勁, 似乎並不是什麼好東西, 對她也不是太認真 (而且後來幾瓶啤酒下肚那個男的果然擠到我身邊來講一堆五四三, 裝熟說他去過紐約很多趟之類的) 。 於是我透過那個朋友的姐妹暗示她眼睛要 "擦亮" 一點。

不過通常太雞婆都不會有好下場, 那個女生後來很討厭我 【註三】 , 因為她覺得我是出於 "嫉妒", 才故意說一些話來破壞 "她們的感情", 想讓她在朋友面前丟臉之類的…。至於我 "嫉妒" 的原因則是因為我在美國混了幾年都沒交到外國男朋友, 她在台灣卻交到外國男朋友…(一..一”)

我是不太介意被人家這樣說, 反正我從小就常常因為講話太直、行事不像女孩子、跟作風囂張而被講閒話, 早就習慣被罵ㄌ。只是有點感慨, 平平都是外國人, 為什麼泰國大戶人家的小姐就受不到尊重? 為什麼美國來的垃圾 (excuse my language) 就可以當大爺? 把了我們台灣好好人家的女孩子還可以大搖大擺的炫耀不加以珍惜?

重點是: 一個人憑什麼以一些外在的因素去評斷另一個人的價值? 進而作為對待他人的態度依據?

我相信沒有一個人喜歡自己受到 "差別待遇", 像連續劇不是老愛演一些: 男生因為比較窮就被心愛女孩的家人看不起; 女生自己因為家世不好就不能接受老闆兒子的追求…之類的愛恨糾葛衝突戲碼。同樣的, 黑人不希望去餐廳吃飯就得等比較久或是咖啡沒有續杯 (因為黑人給的小費比較少甚至不給); 中東人不希望自己去機場得接受比其他人嚴格100倍的安全檢查, 我也不希望老在路上遇到一些色老頭跟我說: 『Chinese? Want to marry me and have green card?』

其實不用談到種族或國籍那麼大的議題, 台灣最明顯的例子, 就是本省外省芋頭蕃薯跟對岸同胞間的 "微妙關係", 不過這個話題太敏感, 大家也都很暸, 所以我不敢在這裡大放厥辭…還是聊聊我在美國的一些小故事就好了。

待續…



【註一】:現在很多老外都覺得去亞洲賺錢很輕鬆, 所以很多在自己國家混不下去的洋人都認為到亞洲至少可以還可以找個 "敎英文" 的工作。而且亞洲女孩子又溫柔體貼會對他們很好, 跟大女人主義的美國不一樣, (這點從我在台灣是 "恰北北大姊頭" 在老美眼中卻變成 "可愛小甜心" 就可以清楚看出美國人的標準) 。
我甚至還聽過一種盛行的說法, 很多老美覺得: 大陸人喜歡美國人的綠卡, 日本人喜歡美國人的〝XX〞(尤其黑人), 韓國人喜歡美國的名牌…。
不過大概因為我是台灣人, 跟我說這種的老美都說台灣女孩沒有在排行榜上。

【註二】:老外對date的定義比較像是只有 go out, 沒有commitment, 基本上跟我們說 "約會" 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我以前還在唸書時就有個同學, 常常跟固定一個洋人出去, 那男的還蠻常在她家 "留宿", 大家也都認為那是她男友。結果有一次有幾個同學去逛街時, 遇到那個男的在跟另一個女生手來腳去, 故意走過去問他: where is your girl friend? 他回說: what girl friend? 我們同學說: come on, you know, Mimi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故用化名) 結果他說: oh! she~ we are just dating and have some fun, she is not my girl… 當時聽說到的人都很氣憤, 覺得自己同胞被欺負, 結果後來有幾次我跟其他美國朋友討論才知道他們覺得約會真的只是約會, 不能算男女朋友, 關係的定義要看兩個人的共識, 而且應該要有口頭討論承諾才算...才非常 "讚嘆" 於老美的開放。

【註三】:這個樑子結的真大, 聽說那位女性朋友曾經放話, 只要有我在的場合就沒有她。就連後來那個老外追求別的辣妹, 對方問說: 但是聽說你有女朋友, 老外回說: 『she is not my girl friend, we were just “having fun”…』讓那個女生很受傷, 她還是沒有〝原諒〞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oel0610 的頭像
    zoel0610

    康州柴米、紐約走跳

    zoel06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